|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关注微博
贵宾专享
决策系统
网站指导
网站指导
K线走势
K线走势
在线工具
在线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橡胶 » 正文

开辟第二橡胶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3-09-25
核心提示: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橡胶消费国,对原料天然橡胶有严重依赖性。然而主要原料三叶橡胶属热带植物,在我国适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橡胶消费国,对原料天然橡胶有严重依赖性。然而主要原料三叶橡胶属热带植物,在我国适生区域很窄,仅能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栽培,产能已达极限。

难道只有一种植物可以提炼出天然橡胶吗?答案是否定的,杜仲将成为第二橡胶源。

“如果以杜仲树为资源,可以在10年内培育起一个年产出2000亿~2500亿元的大型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杜仲项目课题组组长李景源说。

绝密的“军事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公布,我国取得了杜仲橡胶资源培育的系列科研成果,可以使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匮乏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

“在我国橡胶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开发第二胶源已迫在眉睫。”李景源说。9月18日发布的《杜仲产业绿皮书》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橡胶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橡胶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橡胶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大国,2002~2012年橡胶消费量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72万吨,实际消费量达690万吨,对国外天然橡胶的依存度高达80%。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仅进口天然橡胶就需要花费约60亿美元,原材料对进口的依赖导致价格暴涨。目前,东南亚各天然橡胶生产国已组成产业同盟,掌控了国际市场上天然橡胶价格的话语权。

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杜仲项目课题组介绍,按照300万公顷果园化栽培杜仲产业基地的发展规模,我国杜仲橡胶年产量将达120万吨,为我国目前天然橡胶产量的1~2倍,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橡胶资源匮乏的问题。

“大力发展杜仲橡胶资源产业,是解决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匮乏的唯一途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杜红岩说。

李景源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着手开展杜仲胶的生产。“1952年,我国接受苏联专家的建议,开始在青岛橡胶二厂生产杜仲胶,当时这项生产是作为绝密的军事任务,由周总理亲自下达给青岛橡胶二厂的。”

多个企业参与种植生产

本报记者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中心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在各地建立了杜仲粗胶提炼厂以及杜仲精胶加工厂,但均为实验性和断断续续的少量生产,没有真正开展杜仲橡胶规模化生产。

近十年来,我国开展或规划进行杜仲橡胶提取加工的企业越来越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孙志强称,这些企业有灵宝市天地科技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略阳嘉木杜仲产业有限公司、陕西安康市禾烨生物工程公司、山东贝隆杜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华仲檀成杜仲种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华仲檀成公司”)、湘西老爹生物公司、河南恒瑞源公司、湖北老龙洞公司等。

灵宝市天地科技生态有限责任公司自1993年以来利用荒山、荒坡陆续开发种植了约3万亩杜仲林,并逐步将其改造为良种果园化杜仲种植基地(杜仲橡胶原料基地)。

安康市禾烨生物工程公司在2001年就建成了年产100吨规模的杜仲粗胶厂,近年又建起了年产30吨规模的精胶厂,除杜仲橡胶外,还生产医用胶板等医药中间体。

湖南老爹生物公司最近也成功提取制备出杜仲橡胶,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产品要求。

2012~2013年,山东贝隆杜仲生物工程公司和上海华仲檀成公司分别与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合作重点内容之一是杜仲橡胶提取纯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目前,山东贝隆杜仲生物工程公司已对酶解提胶法和生物提胶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入中试阶段;上海华仲檀成公司与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低碳环保杜仲橡胶生物提取工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上海华仲檀成公司眼下正规划在江苏无锡、上海长兴岛和浙江临安建立示范基地,同时设计可交易的杜仲碳汇品种,开展杜仲碳汇交易方面的探索。

上海华仲檀成公司董事长俞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已聘请专家,以云南施甸县5万亩山林为基地,设计了杜仲造林碳汇模式,为下一步在长江流域、黄河两岸大规模种植杜仲,以及相应的碳汇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碳汇补偿,俞锐说,有几个重要标准和模式,如国家发改委国内“清洁发展机制”模式、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模式、三江源标准、熊猫标准等。“所有这些碳汇项目都需要进行评估,这是在中国国内进行任何项目登记和认证都必不可少的。”

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显示,我国的天然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杜仲,目前杜仲栽培面积约35万公顷,而全国可种植范围约1000万公顷。

良种是基本

孙志强说,我国目前杜仲橡胶年生产规模只有30~50吨,产能有限,制约我国杜仲橡胶产能的关键问题有三个:

第一是杜仲橡胶提取成本高昂、提取工艺亟待完善。经测算,目前每提取1吨粗胶需消耗纤维素酶、果胶酶等约2吨,原材料价格合21万~48万元/吨(按生物提胶法15%提取率计算),如果一个企业单纯靠杜仲橡胶提取作为其主要经营目标,将无力独立承担这样高昂的原材料成本。另外,生物提胶法也存在着发酵条件不易控制、发酵后的胶体不易提纯等缺陷。

第二,原材料还面临着供应不足的问题。据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调查,2012年全国杜仲果实产量在300~500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杜仲采用传统栽培模式,果实产量均不超过100千克/公顷。

第三,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杜仲产业绿皮书》也称存在诸多问题。尽管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牵头选育出10多个杜仲良种,但由于栽培习惯等种种原因,全国良种化率不足5%。

但孙志强觉得办法还是有的。他认为,大力推广杜仲果园化栽培技术和采用杜仲高产胶良种,是解决杜仲橡胶原料供应不足的根本之路。

杜红岩也说:“育种是基础工程。”杜仲良种对杜仲增产的贡献率约占50%,高效栽培技术占50%左右。


特别提示:本信息仅供您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短信(0)     站内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