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关注微博
贵宾专享
决策系统
网站指导
网站指导
K线走势
K线走势
在线工具
在线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正文

外汇储备增速放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09-04-22

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 77 亿美元至 1.95 万亿美元,同比少增 1462 亿美元。在金融危机肆虐的当下,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增速大幅放缓。这背后则是中国外汇资金的运用策略悄然发生变化。

外需下降使得外汇流入受到影响。从去年 11 月开始,中国进口、出口已经连续 5 个月同比负增长。今年一季度,贸易顺差增加 623 亿美元,同比增速放缓。与此同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218 亿美元,同比减少 56 亿美元。但以上两大外汇“进项”毕竟仍实现了 841 亿美元的净流入。而剔除顺差、外商直接投资之外的“其他外汇流入”出现了 764 亿美元的净流出。这么大的单季流出规模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

这是否意味着“热钱”正在大幅撤出中国市场呢?目前恐怕还不能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方面,在“其他外汇流入”中,包括了个人及企业外汇收入汇回(汇出)、对外投资及损益、“热钱”等很多项目。把数据的变动简单归到其中某一项下显然缺乏依据。

另一方面,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仅为 6.1% ,但仍高于很多国家,而且经济基本面比其他国家更早出现回稳迹象;同期人民币也并没有贬值,对美元基本保持平稳,对一篮子货币折算的实际有效汇率甚至还升值 4.25% ;同期中国 A 股上涨近 30% ,涨幅领先全球股市。“热钱”没有理由大幅出逃。

因此,造成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速放缓最可能的原因是管理部门主动调整了外汇储备的运用策略,“多出少进”,当季外汇运用大幅增加,使得外汇储备的增量部分相应减少。

例如,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明显加速,目前已超过 200 亿美元,其中以中铝、五矿等企业为代表。企业持有海外公司的股权,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外汇储备“分流”,减少外汇储备的资金运用压力。而这部分外汇资金来自企业的外汇存款或从国内市场购买,直接造成外汇储备增量下降。

再如, 2 月中国与俄罗斯签署贷款换石油协议,中国提供 250 亿美元贷款换取未来 20 年左右来自俄罗斯的 3 亿吨原油供应,以供油偿还贷款。此后中国和巴西也签署了 100 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以上外汇资金显然也来自外汇储备的存量或增量部分。

此外,今年以来中国居民海外购房热,美国、日本、欧洲等国都成为中国居民的购房目的地。以上资金来自居民的外汇存款或市场购买,也减少了外汇储备增量。

以上这些都反映了外汇资金运用的新动向,外汇资金从购买美国国债转向更多投资渠道,包括支持企业对外投资、购买战略资源、支持个人外汇使用等。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大举扩大财政赤字来填补金融机构的损失,不久前美联储还宣布将购买美国国债,直接开动印钞机。这对美国国债第一买主――中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中长期看美国通胀风险加大,美元可能贬值,投资美国国债风险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调整外汇资金运用策略无疑是明智的。一方面,加大外汇资金的合理运用,尽量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量部分。另一方面,对于外汇储备的存量部分采取调整期限结构的办法,尽量规避美国国债的贬值风险。

在今年 2 月份,中国首次净减持美国长期国债 9.64 亿美元,使得当月增持的美国国债全部为一年以内的短期国债。此外,中国还减持了美国机构债券,增加了股票投资。

在金融危机下,多出少进、以短易长、以股换债可能成为中国外汇资金运用的选择。而随着美元地位的下降,这样的变化也许不是短期的。


特别提示:本信息仅供您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短信(0)     站内对话(0)